当前位置:首页 > 连创全国文明单位

感动中国背后的力量

时间:2021-03-01 10:50 来源:

编者按

  近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出炉。事迹虽然各有不同,却满满都是感动。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抑或是心中充满热爱。这些响亮名字背后的故事精彩纷呈,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更是令人敬重。本期时评我们一起聊一聊——

  感动背后显担当

  □高咪

  近日,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揭晓。当主持人念出一个个名字时,无数观众都红了眼圈,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太好哭了”“感动到不行”。36岁的陈陆生前是一名基层消防员,2020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灾。危急时分,他带领消防员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不慎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更是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陈陆的事迹很好地诠释了“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内涵,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守护,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身患绝症,却顾不上照顾感染新冠病毒的妻子,而是在医院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这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心中的责任;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以凡人之力发动朋友圈,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难题,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热饭。这是快递员汪勇认为应该具备的担当……他们的先进事迹虽然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国家的需要、群众的呼声和时代的呼唤作为行动的出发点,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一段段传奇故事。

  担当来自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面对波涛汹涌的洪水、面对随时有可能吞噬生命的疫情、面对一天只睡4个小时的煎熬,他们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不退缩、不放弃,无私无畏、义无反顾地担起肩头的担子。正是有这么多坚强的脊梁,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我们才能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担当源于一种信念,那就是肯付出、能奉献、发光发热的奉献精神。感动中国的很多人物就生活在你我身边,他们平时在生活、工作中总是默默地付出,坚守岗位,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在危难关头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在关键时刻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可以说,正是有了平时生活中的奉献精神,在危急时刻,他们依旧保持着优良的品质,有一点光就发一点光,有一分力便出一分力。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进入新的一年,还有新的困难需要面对、新的高山等待翻越,需要我们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为美好明天奋力前行。

  干事创业需要敢为人先的闯劲

  □邓娴

  在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名单中,有“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毛相林。多年前,被1000多米高山悬崖包围的下庄村仅靠一条羊肠小道与外界连接。1997年,在毛相林的带领下,村民筹集了近4000元钱购买炸药等物资,在绝壁上开凿“希望”。历时7年,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终于在陡峭的崖壁上修成。

  毛相林愚吗?的确是。毛相林完全可以像祖辈一样深居山底,过自给自足的生活。但是,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却要改变村庄的命运,向绝壁要“天路”。他带头修路,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明知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不容易,但毛相林敢闯敢拼。他和村民不等不靠,主动想办法、解难题。没有资金,大家十元八元凑,没有机械就肩挑背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

  敢为人先的闯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看到毛相林的故事,笔者想起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开山凿渠,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创造了愚公移山的现代奇迹。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管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还是下庄村村民向绝壁要天路,都是凝聚着自力更生、不懈奋斗的愚公移山精神的真实写照。

  凝聚着敢闯敢拼的愚公移山精神在当代仍然需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一代拓荒者、闯关者、先行者闯出来、拼出来、干出来的。走进新时代,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我们要做的就是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科技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家园要变美……这些新需求涉足方方面面的新领域,如果我们不去闯、不去拼、不去干,哪儿来的幸福生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敢于挑战,敢于作为,我们就能在“不可能”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道路。干事创业也是如此。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敢闯、敢拼、敢干,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别人未曾涉足的领域,挑别人不能承受的重担,只有这样,才能看见不一样的大河、山川,成就与众不同的精彩。

  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

  □黄亚明

  近日,一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大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入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她用一生时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中国古诗词的美带给世人。感动的背后是热爱,我们从中看到了叶嘉莹对研究、传播中国古诗词事业葆有的那份热爱和执着。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叶嘉莹爱诗词、讲诗词并传播诗词之美,她希望为不懂诗的人开一扇窗。因为热爱,虽命途多舛,流离奔波一世,叶嘉莹依然没有放弃自己挚爱的事业,她从诗词中看到光明、得到力量,这也是激励她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因为热爱,从1979年开始,每年假期,她都会从加拿大回到国内,辗转各地数十所大学讲学,奔波了30多年,直到2014年定居南开大学。因为热爱,她呕心沥血写成了19部有关诗词的著作,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反过来看,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也离不开努力、勤奋和钻研的精神。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保持热爱的态度,不能一时兴起,只有3分钟热度,要有恒心和毅力,把勤奋和努力当成一生的习惯。任何职业和领域,从熟练到精通,莫不需要全心专注,倾力打磨,你有多专注 ,就有多专业。没有人天生就擅长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在自己专注的行业里不断磨炼,迎着胜利的曙光,在充满荆棘的追梦路上不断奔跑。

  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在享受磨砺“匠心”乐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70年来,叶嘉莹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几年,她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鲐背之年,叶嘉莹仍然过着每天伏案读书、写作的简朴生活。叶嘉莹说:“人的精神品格能够提升,提升以后,他就有他自己内心的一份快乐。他不会每天总是为追求现实的那一点金钱之类的东西而丢掉人生最宝贵的价值。”

  确实,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为工作忙碌,很少能停下脚步思考。即使再忙,也别忘记自己奋斗的初心,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诗意,并把自己热爱的事做到极致,这便是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来源:安阳文明网)